今天有一則新聞,讓我看了很想對洪小河說:「欸!你不是小河吧?!趕快把你的頭套拿下來,不要再裝了!」這篇新聞如下:http://tinyurl.com/2z5nxj,內容一言以敝之,就是:「兄弟象要自組二軍啦!」

  隨著體委會的政策輔導,越來越多的球團開始組織二軍,在兄弟成立二軍之前,只有La New、統一跟中信有二軍,其他三隊是混合在一起,沒有獨立二軍。事實上,成立二軍是時勢所趨,體委會都特意橋那麼多球員給你們養,還不弄個二軍,實在很不給人家面子。

  我不知道洪先生究竟是哪根筋不對了想要成立二軍,還是本來就在計畫中,只是我們球迷不清楚。雖然好像該嘉許他一下,但我還是保持中立的立場,繼續觀察後勢,畢竟就算有二軍,不會經營亂搞,那跟沒有二軍沒有兩樣。

  首先有幾個問題,第一個問題是比賽夠不夠多。如果記憶沒錯,之前的二軍比賽一隊一星期只打兩場,這樣的比賽數量是不夠的,看看人家美國小聯盟一年打多少場,球員有足夠的機會針對自己不足的地方,在比賽中實際調整跟找尋技術缺失的解答,練很多有其效用沒錯,但練再多沒有透過比賽修正缺點,也是惘然。

  第二,投手夠不夠用。就算一個星期只有兩場,以兄弟目前投手的數量,假定買嘉瑞已經簽約好了,土投總共有十二個;又假設一軍要帶十一個投手,扣掉三個洋投的名額,二軍只剩四個投手可以用。那四個投手我大膽猜測一下,除了李濠任、王昱博代訓以外,另外兩個我猜會是唐安跟黃榮義。四個投手一個星期要分攤兩場比賽,也許可以硬衿沒錯,但如果出了狀況當天被打爆,難道還要把投手留在場上,硬要他投完該負責的局數嗎?

  而且其他在一軍的投手,真的有實力能夠在一軍立足嗎?像葉丁仁、曾嘉敏從未證明過自己,如果出了狀況要換人上去頂,唐安跟黃榮義我也不看好他們頂的住。此外,如果照我所想的理想狀況,比賽可以多一點,那四個投手一定不夠用,這時候當初如果沒有把蕭任汶、吳俊億,甚至是有吃局數能力的劉俊男解約,投手群就不會不夠用,升降會更有彈性。

  第三,比賽強度夠不夠強。如果比賽強度不夠,那打再多也沒啥用,人只有在極限的時候才會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出來,如果只要出50%的力量就可以把對手幹掉,這種比賽打一千場,也還是不會進步。就像當初蔡豐安出去比賽,他說在國內從來都沒看過140的slider,這樣出國比賽怎麼可能打的好?同理可證比賽強度不強,是無法讓球員有成長的空間,就算升上去,也不容易打的好。

  第四,教練要真的有料能讓球員進步。如果教練沒料,把錯的姿勢跟觀念教給球員,球員只會越練越沒成就感,最後信心沒了,要再救起來就難如登天,看看劉俊男在二軍被廖剛池荼毒就知道了。錯的方式練的再多,還不如完全擺爛不練比較好,這樣的二軍,不但不會變成
「農場」,反而會成為許多潛力球員的「墳場」。

  以兄弟目前三個二軍教練來說,林百亨也許很有識人的眼光,但我從來沒聽過他有任何養成成功的實例;陳憲章只來一年、馮勝賢剛轉任教練,所以養成功力還有待觀察。不過我會先不保持任何期待,免的到時期望越大,失望越大。

  洪瑞河當初不建二軍的理由,有一個是因為他認為
「沙礫裡是挖不出珍珠的」,但一支球隊真的需要那麼多珍珠嗎?想想當初第二次三連霸時期,像陳懷山、陳瑞振、王勁力、蕭任汶這種球隊的中流砥柱也是球隊不可或缺的,他們的確不是閃閃發光的珍珠,但一支球隊的組成,也絕不能缺少這種球員,畢竟並不是每支球隊都可以像Yankees、讀賣巨人一樣總是滿手好牌在手上。

  就算培養不出珍珠,只要能夠培養出像當時他們一樣,能夠成為球隊中堅的球員,這個二軍就很成功了,珍珠本就可遇而不可求。有句話說的好:
「小富由儉、大富由天。」我們不能控制自己能不能成為大富翁,但要成為小康狀態,的確可透過人為的手段控制,堅持下去,進而達成目標。

  不過除了這件事以外,會令我比較感嘆的是,為什麼這個聯盟,六隊做事都要搞「兄弟登山、各自努力」這一套?大家一起努力一起進步不是很好,防賭各玩各的、二軍各玩各的,就只有封殺球員跟不建立真正的FA不會各玩各的是怎樣?如果大家都自掃門前雪,不問是非、只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事支持,看看以前的CBA是怎麼瓦解的吧,同樣是個人治非法治的聯盟,很難不保證同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在CPBL身上。

  兄弟往前進了一小步,但這一小步,是不是往後向前跳一大步的墊步呢?我們就拭目以待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nde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