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年前,陳水扁以改革之姿,進入了總統府;八年後,民進黨以腐敗之勢,被趕出了總統府。

  之前本來以為兩邊應該是五五對四五波,馬大概贏一百萬票左右,但最後的差距居然差到20%,輸了兩百二十萬票,這種一面倒的結果,別說民進黨意外,就連國民黨自己也預料不到。

  連同之前的縣市長、立委選舉,民進黨三連敗,而且是潰不成軍的慘敗,說穿了原因只有一個人:
「陳水扁」。俗話說:「權力使人腐敗」,但一個政黨只用了八年的時間,就超越過去國民黨幾時年來專制時代的腐敗,速度未免過快。「學好三年、學壞三天」,果真其來有自。

  先來回憶一下過去的民進黨是個怎樣的政黨。要形容過去的民進黨,只有八個字可以形容:
「百家爭鳴、大鳴大放。」每個人都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,甚至透過公開辯論,把道理講清、將看法闡述,就算是黨主席,也不會壓制底下黨員的意見,只有大家都有充分表達的權力,政黨才有改革的空間,才有進步的動力。

  
「中國政策大辯論」、「強本西進」,甚至「台灣前途決議文」,就是在這種時空環境下產生的。現在電視公開辯論是件稀鬆平常的事情,但當初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大辯論,可是兩個同黨的同伴,一人站一邊,在電視上直接交火、把真理辯明。過去封閉的國民黨可能出現這種事嗎?一樣是黨主席以黨領政,愛怎麼搞就怎麼搞,黨主席的意志就是黨的意志、國的意志。

  那現在的民進黨呢?說穿了就是
「過去的國民黨」,只要陳水扁一個人說了算,大家就只能乖乖聽話,不聽話有意見的,不是被趕出去,就是被打成寇,從「百家爭鳴」變成「一言堂」,八年前問問看投民進黨的人,會想到八年後的民進黨會變成這樣嗎?更不用提陳水扁家裡發生的問題。

  民進黨很像過去台灣經濟剛起飛的台灣人,似乎沒看過那麼多錢一樣,突然有錢有權,一切都變調了。民眾就是認為民進黨和過去的國民黨不同,才投你們,但現在行事作為跟過去的國民黨一模一樣,那民眾還有繼續相挺的理由嗎?

  為了保住一個人,搞的全黨一起下水,如果當初明快果決,把陳水扁的問題處理掉,民進黨也許不會三連慘敗,但忘了過去在野時所保有的改革衝勁,更是現在民進黨最大的問題。什麼叫
「鄉愿」?看看這八年民進黨的歷程,就是最好的說明。

  國民黨贏了,股市就能上兩萬點嗎?國民所得真的能夠上三萬美金嗎?停滯性、輸入性通膨就可以獲得解決嗎?大家都很清楚都不能,但為什麼大部分民眾都投國民黨?理由就像過去投民進黨的理由相同:
「台灣需要改變。」改變或許還有一絲絲轉機,但若持續走下去,就像一對走到盡頭的情侶,已經沒有任何值得留戀,好聚好散,或許是最好的辦法。

  這次選舉,有幾點指標性意義:

  一、恐嚇性文宣完全失敗。

  二、族群議題失效。

  三、政績不代表選票。

  四、任何問題與民生問題牴觸者無效。

  五、政黨再次輪替,只要做不好的政黨,仍有下台的機會。

  六、民粹型的選舉方式並不和勝選劃上等號。

  至於未來台灣會怎麼走,我不清楚,但我相信馬英九會做的比陳水扁好,不是因為馬的個人能力比扁好,而是因為:
「最慘就這個樣子了,再慘也不會比現在慘吧。」這是時勢問題,不是能力問題。

  最後談談幾個有趣的畫面。

  吳伯雄和宋楚瑜站在一起講合併,當初為了省長位置鬧的不愉快的兩人,現在居然能夠併肩握手,果然「政治圈中沒有永遠的朋友,也沒有永遠的敵人。」

  蕭萬長,一個半退隱的老人,閉門家中坐,掉下了一個副總統位置給他,和怎麼選就是沒有總統命的連戰相比,只能說「冥冥之中自有天意」。其實吳伯雄也是,一個半退隱的老人,若不是馬英九的請託,也不會再戰江湖。不過現在看來他有機會挑戰國民黨成立以來最棒的黨主席,我看好他不是因為成績,而是因為他的個人特質。

  選戰輸了,蕭美琴低頭默默痛哭,一個當初在黨內初選被打成「中國琴」的人,還是默默為民進黨努力,和隔壁永遠撲克臉的管碧玲、永遠皮笑肉不笑、假仙的謝欣霓,到底誰比較深愛民進黨?不言可喻。

  不過民進黨選輸了還在講台灣blahblah之類有的沒的,一個還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會輸的政黨跟候選人,要說服我他們會再起,我個人是不太相信。不過謝長廷本來就該退隱,他怎麼講也不重要就是了。

  至於三立這個台會不會轉成藍的,個人密切觀察中。至於TVBS會不會從打扁變成打馬,我相信是會的。因為TVBS誰執政就打誰,一路走來始終如一,不過如果到時候2100充斥著一堆綠色選民的call in電話,我想我會很不習慣,請給我一點時間適應....。

  預測一下兩黨未來的走勢:

  民進黨:蘇貞昌出來帶領民進黨,從頭開始。

  國民黨:在馬英九跟吳伯雄的規範下,還是會慢慢走向腐敗的命運,只是崩壞的速度會慢一點,因此要到八年後,民進黨才會得到第一個挑戰的機會。

  選完後最大的焦點,就是等著看國民黨多久後會現出原形,這將是樂趣所在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nde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