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炒作很嚴重的BDI)

  一般人投資股票有許多迷思,而這些迷思也常為許多沙丁魚散戶所「千古傳誦」,今天,就讓我們先來看看其中一個。

  迷思:「高風險高報酬、低風險低報酬」

  這句話看起來很對,就跟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成語「不入虎穴、焉得虎子」一樣,必須要冒生命危險才能得到超額的回報。所以在股市裡,高風險(標的)伴隨著高報酬,低風險(標的)伴隨著低報酬,就一直被一堆散戶傳頌,但是,這種說法只是拿來唬人的騙術罷了。

  股市的風險來自於哪裡?是標的嗎?不,不是來自標的,而是來自於「人」-買進、賣出的那個人。只有投資人自己可以選擇買進跟賣出,外在的力量是絕對無法迫使自己買賣,因此,「人」才是股市裡風險的製造來源,並非標的。

  想想看,一個爛標的如果不去碰會不會有事?不會。如果能夠根據財報來選股,用簡單的技術分析和總經觀察選擇買入的時點,根據總經和財報選擇賣出的時機,再嚴格控制停損,這樣的投資就算有風險,也不會太高,因為一切都是依據理性的判斷,有憑有據,風險可以降至最低,還可以追求最高報酬。

  但一堆人都誤信了這句話,以為冒著高風險,得到的回報就一定會有高報酬,所以,財報不看、總經指標不懂不觀察,技術分析也不懂,聽了投顧老師的三言兩語,或是親朋好友報的「明牌」,就選擇買入,然後被套就被迫轉成長期持有,然後再安慰自己要跟巴菲特一樣「長期投資」,還可以配息配股。殊不知巴菲特可以為了長期投資,等待標的到合理價位,長達二十二個月後才選擇買進,這樣的「長期投資」跟「被迫長期投資」本質上完全不同,但一般人根本沒有操作紀律,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,非常有趣。

  市場裡,沒有「高風險高報酬、低風險低報酬」這回事,而能夠壓低投資風險的,也只有投資人自己。努力充實總經與財報知識、嚴格執行操作紀律、建立操作心法,才是壓低投資風險的唯一辦法。

  一般人可以為了省錢而到處蒐集資訊比價,如此用功的態度卻不拿來運用在投資上,不管買進價位合不合理,只希望買進後趕快上漲賺差價,被套又被迫轉為長期持有,這跟進入賭場把錢丟下去玩俄羅斯輪盤有什麼兩樣?

  你還在把股市當成賭場嗎?你是要當賭徒還是投資人?全在一念之間。

  其他的迷思,以後想到再寫。股市迷思專欄,下次見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nder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